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749萬(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為72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市大學生就業情況如何?哪些專業就業率高?記者采訪了我市多所高校的就業情況,供考生參考。
我市高校畢業生大多留在福建就業
從市教育局高教科了解到,泉州地面上現有18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6所,高職院校12所。2014年我市高校畢業生3.5萬名,平均就業率達96%以上。
從近幾年該校畢業生總體就業情況來看,泉州乃至福建市場的人才需求還是很大,就業形勢尚佳,所以很多畢業生選擇留在福建就業。隨著網絡購物井噴式發展,泉州許多傳統企業開設了電商業務,加上全國、全省對互聯網+、跨境電商等項目的推動,電子商務和英語專業的人才需求會有所提高。
從華僑大學了解到,從就業流向上看,2014屆畢業生們以留在本省就業為主,達到2886人,占就業總人數的65.83%;而在本省就業的,以廈門、泉州、福州這三個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城市為主,分別占福建省就業人數的44.53%、28.24%、14.52%。其中2014屆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的561人,所占比例為10.36%,主要去向為各地國有銀行、國家電網、中國鐵路集團、中國移動等單位。進入國家、地方基層項目的82人,所占比例為1.51%,主要去向為福建省選調生、大學生村官、西部志愿計劃等。選擇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有58人,所占比例為1.07%,主要從事電子商務、文化傳媒、音樂舞蹈培訓、創意工作室等。
本科生就業率比碩士博士高
泉州師范學院就業指導中心的萬文嫻老師說,該校近幾年就業率均在95%以上,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經貿英語、藝術設計專業就業情況較好,均達到100%的就業率。學校師范類專業每年考取公辦教師的比例能達到全校師范類畢業生的三分之二,2014年有約43%師范生考上公辦教師崗位。
根據《華僑大學201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截至去年12月31日,華僑大學2014屆畢業生總人數為5414人,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4.14%。值得一提的是,該校本科生就業率比博士生、碩士生還高: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為83.33%,碩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3.64%,而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4.18%。
“就業率高低并不一定代表人才培養質量,還與社會實際需求有關。”華僑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王老師認為,研究生就業率低于本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因為專業研究深度不同,本科生專業方向會比博士、碩士生就業方向更廣;其次,博士、碩士更強調就業與專業的相關度,也就是“對口性”,所以更難屈就;此外,博士、碩士生對薪資要求比較高,而一些工作如果本科生就能勝任,用人單位更傾向錄取本科生。
高職生動手能力強就業率更高
跟本科生相比,掌握一技之長的高職生就業率更是水漲船高。據統計,去年我市高職院校畢業生1.5萬名,平均就業率約98.2%。部分院校的就業率更高達100%。
記者從不少用人單位了解到,隨著“人力資源成本”意識加強,在某些崗位錄用高職生比錄用本科生更劃算,不但花錢少,效果也不錯,而且因這類畢業生上手快,企業也節約了大量培訓成本。這種從注重學歷到注重動手能力的轉變,直接帶動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近年來,黎明職業大學就業科從入校招聘企業的招聘崗位、人數及對2013屆、2014屆畢業生就業崗位追蹤情況綜合分析,外貿類、化工類、鞋服類、經濟類、機電類、文秘類和營銷類畢業生就業情況喜人,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對口率高,尤其是土建類畢業生基本都能找到就業崗位。2014屆畢業生就業的單位類別主要有:建筑類、鞋服紡織類、機電機械類、外貿電商類、高分子材料類企業等。僅2014屆的2923個畢業生,實際簽約人數就達到2148人,實際簽約率為78.57%。自主創業人數不斷上升,創業范圍主要涉及媒體、廣告、批發、零售、服飾、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市場更貼近、實用性強,高職院校根據市場需求辦學,注重實踐環節訓練,實行“雙證書”教育,建立實訓基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填報專業并非越熱門越好
填報專業時,是不是選擇熱門專業,以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呢?有關專家提醒,專業并非越新、越熱就越好,越是名牌大學傳統專業越多,所以挑選專業還要考慮該校此專業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專業特色等。準備將來考研究生繼續深造的學子更要挑選學術氣氛濃的專業。
“冷、熱門”專業是人們在填報志愿時根據現實的就業難易、就業收入和工作環境等情況而衍生出來的。其實“冷”與“熱”是相對于某一時期的社會熱點、市場需求和就業形勢而言的。以法學專業為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背景下,學法學專業成為熱門,學了法學之后較容易進公檢法。但是在當下法學專業已經不如之前那樣受追捧。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要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己所利、擇世所需,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