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黨的執政基礎。當前,晉江脫貧工作正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
“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近日,晉江出臺關于強化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全面實施脫貧攻堅計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對此,晉江將通過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加快全市765戶2253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按照計劃,到2016年底,確保晉江經精準識別的現行泉州市定扶貧標準線下(2015年貧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568元)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17年底,確保晉江市定扶貧標準線下(2015年貧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960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精準識別扶真貧
精準扶貧,首要在于精準識別,讓真正困難的人第一時間得到幫助, 將以往的“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做到扶真貧。
今年以來,晉江先后組織各鎮(街道)業務骨干開展兩次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工作業務培訓,并依托駐村包片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工作。
通過入戶走訪、村級評議、村級公示、鎮級復核、鎮級公示、部門甄別、市級公告等程序,晉江共摸排登記各類貧困對象765戶2253人。其中,符合泉州市定、省定和國定貧困標準的貧困對象有367戶1072人,符合晉江市定扶貧標準的貧困對象有398戶1181人。
目前,晉江扶貧辦根據各鎮(街道)匯總上報的貧困人口資料進行建檔立卡,實現“一戶一卡”,形成貧困人口全市“一張表”,并初步將貧困對象劃分為就業幫扶型、政府兜底型、創業扶持型、醫療救助型、住房困難型等五個類別,解決精準扶貧工作“底數不清、家底不明”的問題,為今后制定相對應的脫貧措施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
精準掛鉤真扶貧
為有效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雷厲風行、落地生根,此前晉江專門制定處級干部、鎮(街道)主要領導掛鉤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施方案,79位處級領導、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掛鉤幫扶14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并要求各鎮(街道)參照開展科級干部掛鉤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工作,幫助貧困戶制定脫貧“時間表”、“路線圖”,做到真扶貧。
今年,結合開展第三個全國扶貧日宣傳活動,晉江還通過舉辦一場扶貧樂捐活動、一場送溫暖活動、一場幫扶走訪活動等“六個一”活動,在全社會掀起扶貧助困的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精準扶貧工作。
為充分發揚晉江這座愛心城市的慈善文化,鼓勵愛心人士、企業、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目前晉江正籌劃在全市范圍內成立扶貧開發工作協會,輔助政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引導社會各界開展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同時,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戶,做到每一戶貧困戶都有黨員干部或社會愛心人士結對幫扶。
接下來,晉江還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實施結對幫扶,市四套班子領導、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每人每年幫扶2戶貧困戶,市直部門正職領導干部每人每年幫扶1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脫貧項目,為貧困戶就業、產業發展、就醫、子女上學等提供幫助,力爭1—2年讓所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實現脫貧。此外,還將組織企業與重點開發村、貧困戶掛鉤幫扶,探索企業幫扶精準扶貧新路徑。
精準出招真脫貧
要真正脫貧,就得實現從“外部輸血”到“自我造血”的根本轉變, 對此晉江精心制定了一整套脫貧攻堅組合拳。
培育特色產業來脫貧。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優勢,大力實施“一村一業”、“一村一品”,鼓勵貧困戶聯戶連片建設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加大產業扶貧金融支持力度,對貧困戶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通過就業或分紅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效果明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給予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優惠;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脫貧,發揮現有25個淘寶村、6個淘寶鎮示范帶動作用,借力“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對貧困戶開展電子商務的,給予技能培訓、貸款貼息等方面傾斜。
實行轉移就業來脫貧。組織實施農村貧困戶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程,將農村貧困戶勞動力納入“就業創業證”登記范圍,提供“一戶一培訓、一戶一就業”等優惠政策和就業創業服務,增強就業技能,增加務工收入;依托泉州理工學院、輕工學院等各類培訓平臺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對貧困戶進行免費轉移就業、實用技能和創業技能培訓,切實做好創業指導和跟蹤服務,爭取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能技術,確保市級掛鉤幫扶貧困戶當年實現“一戶至少有一個脫貧項目或一人實現轉移就業”的目標。
開展醫療救助來脫貧。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交部分由市財政全額資助;對貧困對象因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特殊門診,出院時直接給予“一站式”即時救 助,對城鄉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發生的費用按70%比例給予救助,每年救助限額5萬元;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按醫療救助對象每人每年400元的標準籌集資金,實行特殊門診救助、住院救助和重特大疾病等救助方式,對符合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的貧困對象,給予每人每年最高2萬元的補助。
大力發展教育來脫貧。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優質的教育,隔斷貧困代際傳遞。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學致貧家庭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學生,逐一全面進行登記造冊,建立精準教育扶貧信息數據庫,堅持“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原則,精準對準全日制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以及少數民族學生,落實教育多元扶持與資助政策; 積極發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
完善社會保障來脫貧。實施特困家庭“四幫四扶”工程,建立特困家庭信息庫,設立脫貧解困專項基金,落實“六位一體”幫扶機制,每年重點幫助300戶左右的困難家庭脫貧解困;實施未成年人幫扶工程,組織發動愛心企業、家庭結對幫扶困難少年兒童;實施新晉江人關愛工程,廣泛開展流動人口救助、幫扶工作,創新流動人口管理,引導流動人口開展互助互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