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殊的石材金融事業部
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中國民生銀行石材產業金融事業部,是國內第一家全國性石材業金融專營機構。這是泉州金改背景下的一個金融創新。近日,記者走進這個聞名泉州產業界的石材產業金融事業部。
從石材采購、加工到銷售……記者看到,在這里,圍繞石材產業鏈的金融配套服務一應俱全。事業部負責人邱尚啟說,這是一個供應鏈融資模式,該模式圍繞一個核心企業或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進行鏈條融資,在中國銀行業是“獨一份”。
溪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伯瑤說:“現在石材行業的訴求不在生存而在發展,此時銀行深度介入,對石材產業的二次騰飛尤為重要。”
商業撮合,被視為民生銀行石材金融事業部最大的業務創新。所謂商業撮合,就是銀行利用廣泛的客戶資源及其信用,促成供需雙方商業交易,交易一旦成功,銀行便可從中獲取中間收入。
這一創新既不占用資本,又不占用貸款規模,顛覆了商業銀行依賴存貸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
王伯瑤說,在一項交易中,供應商和客戶都有顧慮,供應商的顧慮是怕客戶沒錢,而客戶則擔心供應商不能及時交貨、產品質量不合格;具有信息及信用優勢的石材金融事業部介入,解決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交易順利達成,實現了三贏。
“石材金融事業部是泉州金改催生的一個新生事物,民生銀行只有冶金、石化、地產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產業金融事業部,都設在北京總行,唯獨石材金融事業部設在地方,這是南安石材產業集群的吸引力所致,更是泉州金改的一個創新亮點,對石材業打造升級版是一個有力的引擎。”泉州市委領導說。
機構搶灘引入資金活水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正受益于泉州金改。
位于南安水頭鎮的力鵬公司,是一家石材設計企業。公司成立不久,辦公場所是租借來的,缺乏抵押物,這在過去,根本無法獲得銀行信貸支持。得知民生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后,公司負責人王曉飛到民生銀行咨詢。很快,民生銀行派出信貸專員。在確認力鵬公司訂單充足后,民生銀行很快提供了45萬元的信貸支持,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泉州金改重在服務實體經濟。要服務實體經濟,引入更多資金活水十分關鍵。
“五一”前夕,首都銀行泉州分行對外營業,打破了我省10多年無新外資銀行入駐的局面。目前,登陸泉州的境內外商業銀行已達20家。
在金改背景下,金融機構競相搶灘泉州。業內人士表示,扎實的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可挖掘的寶藏。
為鼓勵金融機構進駐,今年4月,泉州出臺《關于鼓勵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對新注冊或者新入駐的金融機構和金融配套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重獎。
“金改實施以來,銀行業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加大。”泉州銀監分局局長汪其臻說,1-9月泉州市金融業增加值為154.08億元,同比增長16.5%;本外幣各項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5.13%、20.50%。
安溪茶企眾多,浦發銀行聯合安溪茶博匯,為30多家中小茶企提供打包融資服務,一次性輸入資金45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中小茶企融資難。
“金改使我們創新金融工具、提升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爭取優質客戶的內在動力大大增強,如果不是這樣,我們這些新進泉州的股份制銀行很難立足和獲得競爭優勢。”浦發銀行泉州分行副行長陳詩杰說。
為實體經濟領域引入更多民間資金,也是泉州金改的著力點。目前,泉州民間資本有4000億元左右。如何激活巨量的民間資本,泉州正在加速行動。如,建設晉江融資租賃特區,已入駐融資租賃公司3家;新設小貸公司、典當、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準金融機構40家以上,注冊資金近80億元。
“隨著民間資本逐步陽光化,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成長起來,這有利于暢通民間資本、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讓原來看不見的資本暗流變成服務實體經濟的暖流。”泉州市政府領導說。(記者 劉益清 何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