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此次全會公報反映出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過去我們強調,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而此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日本和印度沒有像中國這樣的購物狂歡節呢?這好像很有中國的國情,這完全是由民間自己自發推動產生的,這正好應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經濟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詞就是——市場是決定性的因素。
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最大的失誤是在國際交往中以意識形態劃分對立面,導致在處理國際問題時有失偏差,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需要有新思路;何亮亮還分析,中國面臨的戰略問題越來越復雜和多元化,有必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中國已有聯合政府多部門打擊恐怖的機制,但這種機制主要起到預警和處置暴力恐怖事件的作用,而不是消滅其滋生的土壤。中國十分需要一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機構來對如何協調各部門從根源上消滅恐怖主義做出長期的戰略規劃。
中共很多表態明確指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所以這點并不會變化。但長時間這可以帶來中國決策機制的更進一步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鞏固習近平主席的權力,同時有各部門來參加運作,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增加了透明度。
宮力指出,習近平等新一屆領導集體上任之后,一直強調中國外交的頂層設計。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更有利于部門間的相互協調,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這也是跟國際接軌的做法,一般大國都有這樣的機構,比如美國等。
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
這次公報提出特別設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我們過去在改革開放后成立了一個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當時是最高領導總書記掛帥,在80年代90年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高層改革領導機構,怎樣超越現有的利益格局,怎樣駕馭現在大的格局,是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所在。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受到阻礙,就是因為不得不顧及現有利益格局,特別是壟斷性行業,未來仍是任重而道遠。
全面深化改革機構跟現存的中國,比方說政府發改委,應該是不同的。它應該是一個比較高端的,我注意到它的使命就四個方面,就是設計、協調、落實、推進。它有政策設計的這一面,但是同時也有督導這一面。
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地方政府如此依賴土地財政,地方債務這么高,都與財稅體制本身不合理有關,這么多年來沒有比較大的調整。一方面,主要和地方不匹配,常規性轉移太少,專項轉移太多,所以所有問題都聚焦到財稅本身。
我認為財稅體制改革還需要著眼于整體的、長期的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是有利于促進民間經濟的成長。實際上,作為宏觀調控的一種政策工具,你要實行財政政策的時候怎么辦?政府擴大支出很重要一條是減稅。
公報為下一階段中國的財稅改革確定了新的基調和戰略目標。特別是將公共財政的三大制度——稅收制度、預算制度和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制度體系的改善與成型,以及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結合起來。
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
陳寶存認為:城鄉建設用地一體化的過程,就是瓦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過程,這一舉措必將影響城鄉戶籍的改革,這樣,兩個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就會互相促進著解決。
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著重重阻力,要拆解縮小收入差距、打破壟斷、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諸多“硬骨頭”,必須用巨大的勇氣和決心,制定出臺更加具體合理的改革措施和明確的時間表。
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這次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肯定是改革的重要內容,從今年上半年我們全面推進國務院行政改革,減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以此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我認為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
政府要從對市場,實際上主要是要素市場的過多控制,干預當中要退出來,要真正能夠讓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所以這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之所以是核心問題,也是在這里,這就涉及到政府職能的轉變,尤其是涉及到宏觀調控的改進。
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意識,這個社會是出大問題的,文化革命中就是這樣爆發出來的,把法治全部破壞了。 三中全會重新樹立憲法權威,強調司法公平公正,強調司法審判相對獨立,我認為對中國長治久安有戰略意義。
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全會明確提出關于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問題,包括一些具體的內容比如體制編制改革、政策改革等等,這些都很重要,而且著眼于在現代戰爭這樣一種條件下,著眼于我們所達到的發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