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出臺的《泉州市促“六穩”“六保”追趕行動方案》中,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納入12個專項行動的工業增產增效行動中。記者獲悉,一段時間來,市工信局將智能制造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抓手,與市財政局聯合下發《關于2020年度加快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大宣講、協調解決問題和政策兌現等力度,截至目前已下達近1500萬元的相關扶持資金。
“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2020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產業發展“風向標”,也正是一段時間來泉州制造業一直努力在做的。記者了解到,得益于發達的實體經濟基礎,我市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進一步聚焦智能制造推進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今年以來,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正常的產業運行方式,卻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讓大家深刻意識到制造升級的必要。”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智能化改造,加強數控技術應用,傳統產業企業可以減少至少30%的勞動用工,縮短產品開發周期40%以上。企業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網絡,充分調配物流運輸資源,還可以有效縮短采購成本……在工作人員無法返崗、訂單需求波動頻繁、社會需求發生劇烈改變的時刻,智能制造再次“大顯身手”,以高效、靈活、減少勞動用工等特點有效解決了疫情帶來的難題。據統計,目前全市有約23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參與“數控一代”智能化改造提升,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的近一半。
特別是在加快培育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方面,我市在大力推廣數控化、自動化示范產品、示范生產線的基礎上,加強系統集成能力創新,形成全套數字車間、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近期,我市著力推動恒安、百凱兩個工信部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均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外,今年我市還計劃推動建成15個數字化車間。經過初步篩選,目前已確定20多家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信泰科技、聰勤機械、華輝玻璃、良瓷科技等9個項目已建設完成。組織10家企業申報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方面,根據省上工作部署,我市下發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遴選工作的通知,積極發動并組織企業做好項目申報工作,指導企業完善項目資料,在全市范圍內共組織推薦42家企業上報。
故事一
晉江:高科技讓傳統產業效率“逆襲”
信泰集團經編車間內,通過機器上方的終端顯示屏,可了解設備狀態和生產訂單等信息。(陳起拓 攝)
位于晉江五里工業區的信泰集團經編車間內,機器快速運轉。機器上方懸掛的終端顯示屏上,清晰顯示著“機臺日產量品質明細表”。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車間里安裝有傳感器和數據盒子,數據盒子會自動采集設備狀態、生產訂單工藝等信息,并傳遞給現場終端顯示屏展示,現場設備狀態信息也實時傳遞到設備狀態APP。車間主管通過APP可實時看到設備閑忙狀態,在生產的訂單及工序信息。管理人員通過APP可看到生產現場進度,遇到設備異常預警信息可及時處理。
數字化車間是信泰智能化改造的一個縮影。作為阿迪達斯、斯凱奇、銳步、安踏、李寧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運動品牌鞋面材料的供應商,深耕傳統產業的信泰,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車間,完成了涉及紡紗、染紗、經編、染整、梭織、速織、飛織、電繡八大產業鏈的生產全流程業務處理平臺建設,實現任一產業工廠采購—生產—銷售全流程暢通處理。
和信泰一樣,智能化改造也成為福建省百凱經編實業有限公司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殺手锏。
針織生產流程智能管控標準在國內外尚屬空白,而行業的技術進步需要以標準引領,用標準支撐。為此,百凱啟動“高端針織面料生產智能管控通用信息模型標準與試驗驗證”項目,建設了高端針織面料智能管控試驗室,研究面向質量和制造效率的智能管控通用信息模型關鍵技術。
目前,百凱已形成五項標準草案,并研發了標準試驗驗證平臺,在華宇織造等企業開展現場驗證。“推動這項標準,將有效提升系統生產效率、設備不停機工作時間,減少染色瑕疵等。”百凱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針織生產這樣大規模復雜系統中,提升1%的系統效率,減少1%的次品概率就會帶來上千萬元的收益。
政府扶持企業措施的接連推出,給信泰、百凱這樣的創新型企業吃下“定心丸”。“銀行貸款貼息補助、招工補助、稅費政策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幫助,減輕了我們的壓力。”信泰總裁辦副主任許劍飛表示。在此基礎上,信泰、百凱還分別獲得省發改委200萬元、晉江市108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助。
故事二
永春:5G+大數據催生自動化馬桶生產線
AGV搬運機器人正在搬運馬桶到生產線上 (林銘珊 攝)
“尋常人根本無法想象一個馬桶背后的科技魅力!”19日下午,在九牧永春智慧制造產業園區101#智慧工廠,現場相關負責人洪新民的言語吊足了記者一行的胃口——5G+大數據的運用,大幅提高了生產各流程的運轉效率,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在101#智慧工廠的智能立庫,記者看到,5層的黃色架子上擺滿了近2000個半成品馬桶。過去,衛浴生產企業制造馬桶的庫存都是成品,無法回收再造,如果賣不出去就只能“砸手里”,企業運營風險很高。但現在,智能立庫中的半成品馬桶不但可以回收生產為其他型號的馬桶,而且智能立庫自動采集終端門店的大數據能判定該生產的馬桶具體型號,實現與市場的無縫對接。
在智慧工廠內,一輛輛紅色的托盤小車代替了傳統的人工搬運,成了流水線搬運工。這些小車叫AGV(自動引導小車),能夠智能識別搬運、安全規避、AI路線規劃、自動充電,實現無人化搬運。
智能立庫和AGV都是基礎5G+大數據的運用。“打個比方,生產線上的AGV同時有數臺在運作,這時候就要通過5G及高清視頻回傳、實時定位,為AGV搬運機器人大規模調度組網提供能力支撐。”洪新民說。AGV中轉的馬桶進入銀色的自動化流水線后,完成施釉、成型、品控、包裝等流程,自動數控率超70%,一氣呵成。
目前,101#智慧工廠的產能為年60萬件,所需工人在300人左右,是傳統馬桶生產線的一半。“生產線上都留有端口,完善這些端口后,目前的技術足夠支撐實現馬桶智慧無人生產。”洪新民說。但考慮到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全自動化生產成本等問題,暫時不會進行全自動生產。
據悉,九牧永春智慧制造產業園系省、市重點項目,位于永春縣輕工基地、總規劃占地面積1200畝,總投資30億元,與德國西門子以及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合作,規劃設計工業4.0智慧工廠,還是全省首家5G智慧陶瓷工廠。“永春縣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涵蓋人才管理、培養、引進、激勵、保障等方面,為項目引進了大量5G通訊及自動化專業人才。”洪新民說。